妈祖阁又称为妈祖庙,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坐落于澳门东南方,建于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妈祖阁俗称天后庙,相传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又名娘妈,能预言吉凶,死后常显灵海上,帮助商人及渔民消灾解难,化险为夷,福建人遂与当地居民共同在现址立庙奉祀。
四百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于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间神庙,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是指庙宇,故此答称“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期,即妈祖阁香火最为鼎盛之时。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到来拜神祈福,庙宇内外,一片热闹,而诞期前后,庙前空地会搭盖一大棚作为临时舞台,上演神苏戏。
妈阁庙(Templo de A-Má)(原称妈祖阁),是位于澳门半岛西南方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始建于1488年,现为澳门3大古刹中最古老者。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建于1488年,时值明朝。当时妈阁庙门前已为澳门之海岸线,成为当地及附近居住之渔民作业之上岸补给、歇息和祈福之处。庙宇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风光优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4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经过庙门及花岗石牌坊,便是庭院,循着山麓的石阶小径,拾级而上,即可抵达建于巉岩巨石间、就石窟凿成的弘仁殿。殿内四壁,雕刻着海魔神将,色彩斑斓,中央供奉天后。自弘仁殿至观音阁,沿着山崖有不少石刻,或为名流政要咏题,或为骚人墨客遣兴,楷草篆隶,诸体俱备。观音阁位于庙之最高处,供奉观音菩萨。不少西洋画家亦曾描绘了庙前繁华景象,而妈阁庙亦出现在最早一批在中国拍摄的照片。
已有逾500年历史的妈阁庙,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整座庙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由居民集资,于1875年开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妈阁庙香火至为鼎盛。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都会前来拜神祈福。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东南方,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
妈阁庙是妈祖阁的俗称,原名天妃宫、正觉禅院、海觉寺、妈祖庙、天后庙,相传由居澳的福建乡亲创建。位于澳门南端妈阁山西麓,是澳门最古老的寺庙,创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妈阁庙与普济禅院、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为三大禅院之首,也是澳门著名的东方式庙宇之一。妈阁庙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古老建筑。庙前一对镇门石狮,雕工精美,神情威严,形态逼真。传说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庙内花木错落,岩石纵横,景色清幽,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观音阁4座建筑物组成,它们之间用石阶和曲径相通,曲径两旁的岩石上有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题写的摩崖石刻;庙中有大殿、石殿、弘仁殿和观音阁,均飞檐凌空,气势雄壮。庙内的一块洋船石尤为引人注目,上面雕刻着古代海船的图形,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是人们喜爱的“一帆风顺”的图景。据说已经有400年的历史。妈阁庙依山面海,风光宜人,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几百年间文人雅士们留下的无数题词石刻,更为这座古庙平添了几分雅趣。
妈阁庙供奉的是护航海神妈祖,闽语妈祖就是母亲的意思。妈阁庙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诞,香火更甚。四方香客云集于此上香拜祀、叩首祈福,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助兴,这时妈阁庙上紫烟弥漫,一派祥和,这就是澳门八景之一的“妈阁紫烟”的景色。原名天妃宫、正觉禅院,相传由居澳的福建乡亲创建,向由漳州、泉州、潮州乡亲组成的“三州同乡会”值理会管理。妈祖阁是本澳三大古庙之首,创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葡人尚 未来澳便已经存在,是澳门开埠的历史见证。葡人抵澳之初于庙前涉头登岸,并以“妈阁”之闽语一音转为“马交”(MACAU)-成为澳门的又一别称。妈祖阁向为游人必到之处,历来香火鼎盛。平时也专设鞭炮燃放区,经常紫烟弥漫,一派祥和。
妈阁庙位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殿及正觉禅林组成,各建筑规模虽然细小简陋,但却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错落有致。
入口大门、牌坊: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三部份均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有瓷制宝珠及鳌鱼,紧跟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
正殿:正殿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个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建筑主要由花岗石及砖头砌筑而成,其中花岗石作主导,无论柱、梁、部份墙身以至屋顶均由此材料修筑,两边墙体均开有大面积琉璃花砖方窗,而在较高位置的气窗,则为圆形。在石造之屋顶上又铺设琉璃瓦顶,并以夸张的飞担装饰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顶造型又分两部份,在朝拜区之屋顶以歇山卷棚顶形式出现,而神龛区上方之琉璃屋顶则为重檐庑殿式,飞檐纯朴有力。
弘仁殿:弘仁殿规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此建筑以山上岩石作后墙,再以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殿内也供奉天后,两侧墙身内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将浮雕,而天后神像则置于山石前,与正殿神龛区做法一样,在石屋顶上,此殿也加上绿色琉璃瓦及飞檐式屋脊装饰。
观音殿:位于最高处的观音殿,主要由砖石构筑而成,其建筑较为简朴,为硬山式做法。
正觉禅林:相对于其它神殿位于建筑群最前方且与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的正觉禅林不管在规模上或是在建筑形式上都较为讲究,建筑由供奉天后之神殿及静修区组成,静修区建筑为一般民房,属硬山式砖结构,而神殿则为一四架梁结构、主殿前有一内院,两侧侧廊为卷棚式屋顶、主殿区被二列各三枝柱分为三个开间,屋顶为琉璃瓦坡顶,两边侧墙顶部为金字形“镬耳”山墙,有防火意思,具浓烈的闽南特色,位于内院前之正立面,由左至右可分为五部份,中间最高两边渐低,墙身有泥塑装饰,墙顶则以琉璃瓦装饰,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层象征斗拱之花饰,此外,中间部份尚开有一半径为1.1米的圆形窗洞,而琉璃瓦顶上之飞檐及瓷制宝珠装饰,亦显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妈阁庙、普济禅院、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而妈阁庙为三大禅院之首,是澳门著名的东方式庙宇之一。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又名正觉禅林、海觉寺、妈祖庙、天后庙,位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为纪念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而建。“妈祖”在福建话里是“母亲”的意思。“妈祖”姓林名默,宋朝福建莆田人,自幼聪颖,得老道秘传法术,能通神,经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升天”后仍屡次在海上显灵,救助遇难的人。人们感其恩德,尊为护航海神,历代王朝也多次封谥,明朝时晋封为“天后”。相传400多年前明代时有一福建商人在澳门附近遭遇飓风,危在旦夕,幸得“显灵海上消灾解难”的天后娘娘解难相救。后来这位商人在神女显圣处设庙纪念以谢神恩,被称为“娘妈角”。
妈阁庙背山面海,沿崖而筑,周围古木参天;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形态逼真,传说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庙内花木错落,岩石纵横,景色清幽,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观音阁4座建筑物组成,它们之间用石阶和曲径相通,曲径两旁的岩石上有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题写的摩崖石刻;院内有一块名为“洋船石”的巨石,上刻一艘古代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是人们喜爱的“一帆风顺”的图景。庙内的碑石上刻有妈阁庙500周年纪念文字。
传说澳门最早的妈祖阁是福建莆田人所造,还有一个民间故事。明代有一个福建莆田人为人慷慨大方,经商赚钱后常能周济乡亲,并在乡里办了不少公益之事,民间颇有口碑。有一次正在台风季节,他因生意上的事急于运货到澳门去,临开船时有一位老婆婆要求乘船同行,船主觉得既是莆田家乡人,不便拒绝。于是同意她随船同往澳门。开船后,出乎意料的顺利,真的是一帆风顺,乘风破浪,一夜间到达了今日澳门妈祖阁所在的港口。老婆婆慈眉善目地微笑着道一声谢,就缓步离船上岸。她登岸后,走路如飘如飞,到如今妈祖阁庙宇所在地,一忽儿就不见了踪影。莆田人心中忽然一亮,这位老婆婆莫非是妈祖娘娘的化身?是她在船上才保佑他此次行船如此顺利。于是他出资在老婆婆忽然消失的地方建造一座妈祖阁,感谢妈祖娘娘的护佑。这就是今日澳门妈祖阁最早的雏形。
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九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为什么澳门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根据古代史料和福建莆田地方志记载,妈祖生于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检林愿的第6个女儿。她原名林湄娘,因她从出生到满月从不啼哭,故又名默。林默娘自幼聪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年她随父兄渡船外出,中途遇浪,船覆落水,林默娘下水救父。
她也屡次在海上救助遇难之人,还为百姓驱逐瘟疫,治病救人……人们为感谢其恩德,称林默娘为“妈祖”,福建话“妈祖”是“母亲”的意思,并被奉祀为“护航海神”。莆田人最初供奉妈祖的庙宇称为神女庙、神女祠。林默娘海上救人的故事和传说逐步被人们神化,得到信仰者广泛热烈的信奉。历代王朝也顺应民心支持妈祖信仰,宋代封妈祖为“夫人”;元、明二朝加封为“天妃”;清朝晋封为“天后”。我们看到妈阁庙内供奉的天后牌位上写着:“护国庇民天后元君之神位”。
由于妈阁庙正门对开为西环海面,沿山而上能眺望对岸(珠海湾仔)景色,近三十年开始虽有政府船坞、澳门海事博物馆、填海与环岛公路建筑,但因只有一至两层,对正门前至山上风景只有些微影响。2006年6月,澳门立法议员高天赐指澳门特区政府已秘密地与葡萄牙驻港澳总领事馆等达成共识,同意在妈阁庙对面建新的葡文学校教学大楼,因涉及私人利益而对古迹及附近环境的景观于不顾,是为继5月的蓝屋仔事件后又一次引起澳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另根据传媒可靠消息,妈阁庙对开海面还将继续向湾仔方向填海,作为未来海底隧道或桥梁落脚点,另外还会在此兴建一幢五星级大酒店。
2006年6月14日,立法议员区锦新在议程前发言中指出澳葡政府时的葡国人兴建澳门海事博物馆也尊重中国传统,把博物馆放在妈阁庙之左侧,不挡妈阁庙向海的朝向。但到澳门特区政府,却对传统漫不经心,要把葡文学校教学大楼建在妈阁庙前,挡去妈阁庙之朝向。6月22日,澳博行政总裁何鸿燊在里斯本表示不能接受以风水作理由来阻止葡文学校在该地段建新校舍,还指立法议员的工作本是立法,而非看风水。6月23日,正在葡国访问的行政长官何厚铧公开回应学校的选址与设计原则不会影响交通及整个文化以至文物保护政策。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