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既有空虚、空壳、憎恨、暴力等负面字眼,又有自由、沟通、光明、爱和决心等正面语汇。而且随着篇名的依序更迭,由负而正呈明显递进趋势,负越来越少,正越来越多。最后终于走出地震的阴影,走出心灵的空洞,完成超越,获得再生。他们有的丢开过去的种种顾虑,终于与爱慕已久的女子共同生活,有的终于吐露了久积胸中的郁闷,获得了精神的自由;有的小人物在巨变面前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
UFO飞落钏路
有熨斗的风景
神的孩子全跳舞
泰国之旅
青蛙君救东京
蜂蜜饼
从描写东京沙林毒气事件的记实文学《地下铁事件》开始,村上春树把他超现实的写作笔触渐渐向现实转移,并开始在作品中思考灾难对人心所带来的创伤,及治疗的可能性。一般的「村上迷」读者也许会觉得《地下铁事件》作为记实文学缺少了村上特有的魅力:那种奇异的幻想和对青年心理的把握,那么最新出版的这本村上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则既满足了小说读者的胃口,又实现了村上对灾难的关注思考,甚至还为从灾难中受创的人们提供了心灵治疗。
小说开头引的两段话是理解这一系列小说的关键,一是陀斯妥也夫斯基《群魔》中的对话:「发生的事已经发生了。」「那太过分,太残酷了!」,这为村上的小说笼罩了一种他前所未有的沉重气氛,也暗示了灾难的发生是不可挽回地对人心带来了创伤;另一句是高达电影《狂人皮埃罗》中的对白:「无名的人真可怕啊。」,指出了这部小说的关注点将是借借无名的人,他们甚至不是灾难的受害者,灾难没有给予他们实际创伤,然而却给他们往后的生命投下了巨大阴影,小说要做的,也许就是把他们从阴影中带出来。
六篇小说都和1995年神户大地震有关,而且都直接指向震后创伤最可怕的问题——一般人心中那面对死亡突如其来的那种虚无﹑缺失感。
第一篇中的小村的失落从现实发展到心里:首先他的妻子在连续多天看了地震的电视报导后,对他不辞而别,这是地震对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猛然惊醒,其后他被神秘委托送一个盒子去钏路,最后才恍然惊觉这盒子里装的是他的「内容」——这象征在面临死亡的偶然性时人才发现自己的生也一样的不可靠,正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死亡的沉重反衬出我们平时生存的轻。
其它小说亦有同样的失落存在,像中的老画家,他远离神户的家人孤独生活,他说他的画中的「熨斗」是风景的替代物,其实他的生存也是真正的生命的替代物,真正的生命却是一片空洞。
空洞的生命寻找修补和安慰,所以老画家每晚在海边烧营火,他对另一个失落的女孩说:「营火为了温暖人心而存在那里。」但这还不是真正的安慰,到了点题之作时,被称为神的孩子的善也(因为她母亲「处女怀孕」)以寻找自己生身父亲的行为来试图确认自己的存在,他曾质疑制造地震的神:「神可以考验人,人为什么不能考验神?」,但他的寻找未果却在一个荒芜的月夜感到了作为自然的神的显示。
他情不自禁随着月光跳舞,感受着大自然的律动,才明白了地震的意义,人心能猜测自然吗?这时他宽恕了灾难,亦确认了自己。
到最后几篇村上就直接提出以对生的珍重来反抗死的空无,在中,一个更年期女子通过一次神秘旅游化解了对一个曾伤害她的「死者」的憎恨,她明白到正是憎恨才加重了灾难的创伤,而当人为憎恨而活的话,那活就比死更空无。是村上擅长的荒诞写法,但在滑稽的「青蛙老弟」身上却透出一种悲剧英雄的气概来,它一方面承受着内心的空和黑暗,一方面却因为一个平庸的小职员对空无生活的觉悟所产生的勇气而拯救了世界(形而上的)。
是最沉重的压卷之作,村上被忽略的现实主义写作功力在此短篇中大显魅力,也许只有现实主义才能处理这么严峻的问题吧:当存在是「向死而在」时,我们如何存在?淳平暗恋小夜子多年,但直到小夜子结婚又离婚后他都无法冲出自己的犹豫去爱。
但大地震改变了一切,小夜子的女儿沙罗的梦是第一个寓言:「地震男打开了盒子在等着我们。」提醒了淳平幸福背后的威胁,使人意识到要更珍重幸福,并坚忍地守护它;淳平对蜂蜜派童话故事的修正是另一个寓言:我们可以为不幸的故事重新寻找一个出口。在结尾村上说出了他前所未有的坚定说话:「现在必须在这里,守护这两个女人。不管对方是谁,都不可能让他装进莫名其妙的盒子里去。就算天塌下来,大地轰然裂开也一样。」
虽然在我们生活中,没有像日本和台湾那样的大灾难出现,然而我们就能因此掩饰我们心中一样的空洞吗——假如没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来唤醒它?村上的灾难创伤治疗法,我想不但对灾后的人们有意义,他更针对着在灾前死守着自己的空洞的「非受难者」的我们。
这是一本很“神性能量注入”的书。在突发灾难面前,人类会发酵转变,我怀疑村上先生也被震撼得进入了作家普通会进入的“迷梦式通灵”状态,以至于写下了这本书。
大脑的思智哲学也是有作用的,村上自己坦言自己怀着一种情感性,跨出了里程碑后的第一步。
但其实日本作家更容易如此,他们一向的樱花哲学一直直指生命哲学,个个透着一种空虚幻灭又熊熊燃烧的生命礼赞。
“神的孩子全跳舞”这个字,就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精辟的宇宙之概括!!新思潮之流党们应该很能体会它蕴含的庞大哲学意义。
众生在神父的音律中,如烟舞动,一切都充满完美的神性、美、艺术、爱,无以表达,倒是“神的孩子全跳舞”几个字最能引发那种画面,用抽象的影像概括了这种哲学。用它去概括一些佛家的经书我看都不为过,那些经书的名字反倒没它这么好。
意向的东西就要用氛围去熏染带动,而不是大脑,大脑应该被提在手里,搁在包里。村上的文大多有这种功能,能扬升起第七感(即所谓模模糊糊的无可名状的触动感知),环境中的每个光影、每句语调和沉默、发呆空白的片段,发酵着人的心,人的转变并非像逻辑中的因果,能清清楚楚分辨,而是非常复杂的光的烟雾。
就好比我们在烛光中,在闭塞的角落,对着一泓真挚的目光,无言侧头看向挂雾的窗,外面下着雪,行人劳顿,寒冷却温暖的气氛,于是,一个想结婚的人,突然去流浪了。。哈哈哈,没关联?有的,这就是实际的人心之流动,像一幕舞蹈,音乐便是整个宇宙的围裹。
毫无疑问,我们在爱之中,在完美之总,在必然之中,在永恒之中,舞蹈。
神的孩子全跳舞,是小说,也是音乐。
这是村上春树的一篇小说及包含这篇小说的小说集。我不懂日语,不知道日语里小说名称的含义,但我喜欢林少华为这本小说所定的中文译名,它确实如名叫少玲的网友的留言那样,“很大爱,又阳光的感觉”。很久以前,因为喜欢村上笔下空虚颓废的调调,几乎读遍了他所有的小说,从最初的《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到《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凄美灰冷的感觉一直延续,直到这本《神的孩子全跳舞》。
台湾的歌手似乎比较文艺,对村上也是情有独钟,前有伍佰名歌《挪威的森林》,后有五月天新作《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作为歌曲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我还没有欣赏,但相比之下,林少华的译名要更简洁凝练,也更琅琅上口。
中文,真是很美很神奇的东西。再现文字之美的《书城》,最初打动我的,不是内容,而是广告,至今还能记得,“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还有好文章可读”。
村上春树(1949-),日本小说家。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
他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以此来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或生命的体验。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