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立志成为教师的人都对这样一所混乱的学校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23岁、刚刚走出校园大门、朝气蓬勃的爱林·格鲁威尔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将自己的目光定格在威尔逊高中。作为一名教师,她对即将面对的一切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是仍为这里的混乱程度咂舌:她所执教的班级绝对代表着多种族的大汇聚,所有的学生都来自于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有黑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还有犯过法的未成年人、黑帮社团分子以及来自于最贫困社区的穷人。这些学生之所坐在这里,只为了一个原因,打发年满18岁之前的无聊时光。
爱林不知道是什么环境造就了这些学生的愤世嫉俗,仇恨几乎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惟一方式。他们对于“义务教育”的理解就是混日子,等到成年,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只是,他们对于未来,仍然没有任何认知而已。虽然爱林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倔强得过分,拒绝参与任何教学上的互动,她仍然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以期和学生们有所交流,只是收效甚微。发生在犹太社区的一场黑帮械斗成了爱林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转折点,班上一位拉丁裔的目击学生惨遭杀害,使空气中流动着不安与躁动。爱林在课堂上,最注重的就是消除种族隔阂,然而一位学生画的一幅关于种族歧视的讽刺漫画让她彻底爆发……爱林的怒气在班级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却在无意中拉近了她与学生的距离。
渐渐地,那些紧闭着心灵之窗的学生之间开始有了简单的交流,爱林鼓励他们彼此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故事,毕竟在犯罪率如此高的地方,能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一种幸运了。爱林趁机为每一位学生都买了一本《安妮·弗兰克日记》,希望他们同样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原来情感是需要倾诉的,分享也是快乐的,孩子们的想法和视野渐渐开阔,也知道了带着偏见生活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方式,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未来的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他们完全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1、片中孩子们参观完大屠杀纪念馆之后,在酒店吃晚餐时遇到的大屠杀幸存者,其扮演者确实都是在大屠杀之后幸存下来的人们。
2、该片是希拉里·斯万克与帕特里克·登普西继电影《女权天使》后的再度合作。
3、该片的故事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个中学英语班的真实生活。
1、格鲁威尔第一次对学生们说自己不再给他们上三年级课的时候,她正在黑板上写字。一开始上面写的字是“write a first person na”,然后接着就是从“……narrative”到“……na”然后又变回到了“……first person”。
2、电影设置的时代背景是在1990年代上半期,那个时候某连锁咖啡还没有推出“我的看法”这种杯子,而格鲁威尔走进教室的时候,可以看到她拿着这个杯子,还在好几个镜头中喝了几口咖啡。
3、格鲁威尔在电影中谈到了“Snoop Dogg”(史努比狗狗),但是事实上在该片发生的时代,它的名字还应该是“Snoopy Doggy Dogg” 。
《自由作家》向观众展示了底层社会的经历与情感,该片表面上是一部关于老师和学生的故事,但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部反种族歧视的影片。该片真正的主角本应该是学生,可惜的是导演给他们的镜头太少,更多的时候,学生们是在诉说自己的苦难,而不是去展示。(《中国新闻周刊》评)
值得一提的是,希拉里·斯万克的表演赋予了角色和影片很强的生命力。(网易评)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