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创作的现代文学史教材

书名: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名: 作者: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类别:文学史研究专著、文学史教材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定价: 开本: 装帧: ISBN:9787301036709 字数:587000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人合作撰写的现代文学史教材。1998年7月1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7—1927年,第二阶段1928-1937年,第三阶段1938-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突破了80年代前“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治史方式,成功的引入了“现代性”的文学史撰写观念,且体例新颖,内容涵盖全面,一经出版获得学界极高评价,并且成为众多高校首选的现代文学史教材。是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反思期中出现的一部独具特色的综合性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也是“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具有转型意义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同时现代文学还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质的概念:“用现代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

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图书目录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章鲁迅(一)

一呐喊与彷徨

二说不尽的阿Q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附录本章年表

第三章小说(一)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小说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附录本章年表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一民国通俗小说

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五章郭沫若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附录本章年表

第六章新诗(一)

一新诗的诞生

二早期白话新诗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四新诗的规范

五纯诗概念的提出

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附录本章年表

第七章散文(一)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五语丝派和现代文学评论派的散文

附录本章年表

第八章戏剧(一)

一文明新戏

二五四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四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及其创作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30年代文艺的基本线索

二革命文学论争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

三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四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章茅盾

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

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老舍

一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二《骆驼祥子》

三京味与幽默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三章沈从文

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二乡村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三文学理想的寂寞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二章巴金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二《家》的杰出成就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四章小说(二)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二京派和其他自由作家

三海派小说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

一雅俗互动的文学姿态

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雅俗结合

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结合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七章鲁迅(二)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

三《故事新编》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八章散文(二)

一林语堂与幽默小品

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作品

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作品

四报告文学与游记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九章曹禺

一从《雷雨》到《原野》

二《北京人》与《家》

三曹禺剧作命运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六章新诗(二)

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三戴望舒、卞之琳等诗人的创作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章戏剧(二)

一广场剧的倡导

二夏衍、李建吾等人的创作

附录本章年表

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运动(三)

一文学的政治地域分割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胡风理论的批判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

三评书体现现代小说形式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三章小说(三)

一暴露与讽喻

二体验与追忆

三现实与民间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

一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

二各类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五章艾青

一艾青的历史地位

二独特意象与主题

三忧郁的诗绪

四诗的艺术与形式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六章新诗(三)

一七月诗派的出现

二中国新诗派

三敌后的诗歌创作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七章散文(三)

一报告文学的勃兴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家

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八章戏剧(三)

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二大后方、孤岛:剧场戏剧复苏

剧场戏剧的繁荣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

一台湾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二台湾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附录本章年表

作品鉴赏

文学史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文革之后革新式的文学史研究专著,它在文学史的编著理论上具有和以往文学史教材较为显著的区别和特征,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治史方式不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作者们更加突出了新文学的“现代性”因素。

文学的现代性,既表现现代意识,现代思维方式、情感方式,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艺术形式,以便于把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思维方式、艺术欣赏能力都处于蒙昧状态、低级阶段的读者提高到现代化水平。钱理群等人成功的引入了这一概念,使《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摆脱了以往文学史采用对立思维、强调斗争的叙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学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鉴的态势。

故而在具体作家作品评论介绍方面,《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能够力拓新视角,如在沈从文专章挖掘出了沈从文等作家作品的价值,并给了他们合理的入史地位------这也是以“现代性”作为评价标准得出的结论。

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比较注“全方位”的整体研究,突破了以往现代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评论的某些旧格局,没有像以往的文学史专著一样孤立地讲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而是变单篇的个体分析为综合性的整体研究,比如就“鲁迅”而言,作者们结合了时代的发展将对鲁迅的介绍分为两章,分别在第一编《第一个十年》和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中根据社会局势的影响而分析其对作家所产生的艺术的改变。

在作者们的笔下,中国现代文学不是彼此隔离、互不依赖的个别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经纬相连的有机整体。他们既把中国现代文学这一个整体单位放中国文学发展史和世界文学发展史的更大的历史单位中,去探讨它的价值和地位,又把它放到中国现代历史尤其是思想发展史另一个整体中,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现代文学中的流派、风格、题材、主题等因素也都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各自显示着自己的变化和发展、产生和消亡的脉络和规律。如对于京派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作者们特意辟出几节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且讲述了京派和沈从文的种种联系。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想和社团,作者往往会理清其在现代文学这一整体中的发展轨迹,通过它与左邻右舍发生的横向和纵向关系,给其以历史的评价。

例如,在讲到新文学社团的时侠,既从外部的世界文学的角度阐述外国文艺思潮对它的影响,使它如何在这一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中西文化大的撞击”中问世,又从中国文学的内部角度说明“发难者”如何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根据自我个性的信要“介绍”、“选择”外来思想,并由此形成创作倾向不同的作家群。

体例框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一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第一编为第一个十年(1917一1927),第二编为第二个十年(1928一1937.6),第三编为第三个十年(1937.7一1949.9)。这种分法最简明,彻底撇开了现代文学史上对于历史分期纠缠不清的说法,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非常客观。

在内容选择上和编排上,教材每编又按照文学思潮与运动、小说、新诗和戏剧的顺序安排具体内容。它虽然也按传统的文体分类法,但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然后设专章论述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每章还附录了年表。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也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

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

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同时它还包括台湾文学,每章后也都有注释和年表,这是其一大特色。而注释和年表对每章所提及的文学社团、期刊、运动、论争、事件,有影响的作家、作品都作了全景式的扫描,使本书更加具有了立体感和时间感。

作者简介

钱理群

祖籍浙江杭州,1939年生于重庆。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0年毕业。1960~1978年先后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论坛),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现代文学,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

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话说周氏兄弟》、《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吴福辉、温儒敏等合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与黄子平、陈平原合作)、《绘图本中国文学史》(与董乃斌、吴晓东等合作)、《漫说文化》(与陈平原、黄子平合作)等。主编《新语文读本》、《新语文读本》农村版。

温儒敏

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代表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

吴福辉

1939年12月9日生,浙江镇海人。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室主任、副馆长,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初步成熟》等。

王超冰

著名文学史研究家王瑶之女。九十年代后迁居海外。论文代表作《不容忽视的副笔——试析老舍小说中关于婚姻爱情的描写》、《读<茅盾作品浅论>》和《“不能够在生活以外看见艺术”——谈巴金短篇抒情小说的现实感》等。

创作背景

1982年春,有一份面向中小学老师的刊物《陕西教育》向文学史家王瑶先生约稿,邀请他编一套“中国现代文学”,作为刊授“自修大学”中文专业的教材。王瑶找到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三位学生,还有他的女儿王超冰讨论,希望能承担编写任务。几位学生欣然答应。

1982年5月13日,王瑶和钱、吴、王讨论教材的大纲体例,分工落实每人编写的部分。吴福辉和王超冰负责小说,钱理群负责诗歌与戏剧,温儒敏主要负责文学运动、思潮和散文部分,每个人还要再写几个作家的专章。论文在《陕西教育》发表,从1983年10月开始,每月刊出一至二讲,共刊出17次,24讲,约25万字,一直连载到1984年底。

作品评价

从对‘通俗文学’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已经摆脱了以往文学史采用对立思维、强调斗争的叙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学样态发展过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鉴的态势。(王瑜评)

它从中外文论互训的网络中确定中国现代文学的坐标。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冷静地反思,获得自觉之后的结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里程碑。(赵国宏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仅吸收并总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现了著者独特的思想眼光,它问世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低谷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一它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一一它预示着旧的文学史观的结束,并为全新的文学史著作的出现奠定基石。(李味评)

钱理群等几位青年研究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和姿态,写作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无疑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王瑶评)

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他们比较注重“全方位”的井体研究,突玻了以往现代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评论的某些旧格局,没有孤立地讲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而是变单篇的个体分析为综合性的整体研究。(赵凌河评)

出版信息

年份

出版社

备注

1987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

初版

1991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

修改封面

1996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

修改封面

1998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补正

2005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列为“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

2011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重新补正

2016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上的第三次修改

所获荣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初版是1987年,一晃快30年了。写这本书的时间更早,是1982到83年,那就不止30年。一本普通的学术性教材,30年间居然印刷50多次,印数过百万。

2002年,本书荣获第一届王瑶学术奖。

九五计划期间,本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

十一五规划期间,本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