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高级微观经济学

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书名:高级微观经济学 别名: 作者:蒋殿春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199页 定价:52 开本:16 装帧: ISBN:9787309076189, 7309076184 语种:简体中文 类型:经济管理
高级微观经济学介绍
《高级微观经济学》黄有光和张定胜所着的这本《高级微观经济学》,体系合理,语言风趣。虽然是高级水平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但作者反对过分的数理形式主义,认为数理方法只是分析问题的工具,不能把经济学变成与现实世界无关的数学游戏,因而整本书在必要的、严谨的数学表述之外,穿插了不少生动有趣的例子和经济学家之间的逸事,来阐述原本艰深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同时,行文中夹杂小问题和习题,以紧跟学生的思维予以启发,有些章结束后还有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经济学相关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对象的一本中高层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它力图在较为系统地介绍标准的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同时,突出展现该学科近年来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1)规范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包括传统厂商理论、消费者理论、市场理论(局部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不确定性理论,强调比较态分析方法;(2)博弈论及其应用: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基础、寡占理论、拍卖理论、市场失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重点以代表性模型展示相关理论的思想和发展脉络。附有习题及参考解答。

作者简介

蒋殿春

蒋殿春,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证券与公司财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第十一届(200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曾出版学术着作五部,论文二十余篇。

黄有光

黄有光,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澳大利亚蒙纳士(Monash)大学教授,2007年获得澳大利亚经济学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学者”(Distinguished Fellow)奖。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问题、福祉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综观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

编辑推荐

本书涵盖传统高级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经济学(第11章)与行为经济学(第3章3-12节)。另外,本书还特地介绍了由已故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开拓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或超边际经济学(第13章)与本书第一作者黄有光开拓的综观经济分析法(第9章)。

新兴古典经济学,用现代数理方法,分析劳动分工及专业化与经济成长及经济组织的演变的关系的古典问题,并得出许多新的重要结论。综观经济分析法,把经济学中的微观、宏观与全局均衡分析综合为一,不必采用完全竞争这一不现实的假设,证明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都只是其结论中的特例,并且能解析传统经济学难以解析的重要现象,例如金融危机为何能影响实值经济变量以及经济预测为何困难等,又能用来预测重要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相信读者对这两章会有特别的兴趣。

在当代经济学的殿堂中,黄有光教授是最具纯正经济学感受(sense)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作为一位大师级的福利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与张定胜教授合着的这部独具特色的《高级微观经济学》,会对中国高校未来的经济学教育做出其独特的理论贡献。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序言

这本《高级微观经济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首版于2002年,转眼已经8年多了。在这8年里,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与我的同事们一起每个学年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两门课程。而本书作为教材或参考的教材也一直得到学生们的使用。事实上,这本教材最初就是我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为教学:而准备的讲义,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补充和修改才定型的。

2005年我和我的五位学生一起曾经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坐标经济系列精品课程,,提交过《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版本的教科书。那本教科书是在复旦大学版的基础上编写的,保留了大部分的内容,只是对章节安排稍作调整并取消了每个部分的“专论”。但是到了2008年,随着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两版的教科书不断积累起的修改内容越来越多,要对教科书做比较大的修改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于是就有了我和王世磊在2009年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这个版本的教科书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均做了比较大的改动,增减的内容几乎占到原来的70%。

时隔8年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决定再版《高级微观经济学》,并希望我仍然对2002年版的内容做一些必要的修订。我反复对照之前的这几个版本,最后决定继续保留复旦大学版的特色,但做了一些内容上的更新、调整和删减。比如,把有关“最优化”当中的“两阶条件”的内容加以扩充并以“比较静态’’为题单独成章。另外,除了第一章的内容有比较大的修改之外,还更新了有关消费者选择和博弈论的内容。不过,我决定继续保留了复旦版本中的“专论”的内容并补充了新的第二章的专论。

这次的修订和再版得到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编者表示感谢。修订工作还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B101)以及西方经济学旨家优秀教学团队等教学项目的支持,深表谢忱。还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罗翔对本教科书的修订再版所做的细致工作。

文摘

个人偏好

个人偏好在经济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一,人们的偏好影响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第二,对经济状况、政策、制度等的评价,主要必须根据对人们偏好的满足来决定。第三,人们的偏好(包括对风险的偏好或厌恶)也影响人们对资产的需求,而且关于个人偏好的分析,也可以通过消费理论与生产理论的许多对等关系而被应用到消费理论以外的经济学领域。

许多经济学模型从个人的一个连续的效用函数开始分析。这有许多方便之处,例如可以用极大化的数理方法。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假定代表个人偏好的一个连续的效用函数的存在呢?在讨论了个人偏好(2.1节)后,我们就会讨论这个问题(2.2节)。

关于个人偏好的理论实际上有高度的一般性,可以适用于消费理论以外的许多方面,例如关于天气、朋友、制度等,人们都会有偏好。对某些问题,人们可以选择的选项(alternatives)是可数的,甚至只有几项。但在经济学中,尤其是对于消费理论,选项的数目是无穷大而不可数的(uncountably infinite)。这是由于假定各种产品的消费量是无限可分的。

可能有人认为即使像糖这种看来是可分的产品,商店多数也是用已经包装好的一公斤或半公斤的不可分的单位来卖的,消费者并不能买0.312835公斤。不过,消费者买了一公斤糖后,可以一天用完,可以分两天用完,也可以分7.5天用完,因此是可分的。假定可以无穷细分,单单一种产品从0到1就有无穷大而不可数的消费点(或选项)。

关于无穷大而不可数的情形,有许多问题会令喜欢思考者很感兴趣。首先是中国几千年前就已经讲到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假定可分性,该原理是正确的。只是不到几百天,所剩下的锤,比一粒分子还小,已经不是原来的矿物。和这问题有共同点的是下段所述的所谓“神行太保(或兔子)追不上乌龟”的推论。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