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报恩寺

宫殿式佛教寺院

中文名:报恩寺 外文名: 别名: 开放时间:08:30~17:30; 票价:40元 所在地:绵阳 地址: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北街63号 类别:文化宗教
报恩寺介绍
报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是平武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遗迹的典型代表。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完工于天顺四年(1460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历史。[1]相传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图谋为王,暗地里仿北京宫殿修造王府,后被朝廷察觉,以“报答皇恩”而奏建改作庙宇,名报恩寺。报恩寺布局结构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称“深山故宫”。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华严藏中的转轮经藏和泥塑蟠龙,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绘壁画,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

位置

报恩寺位于皋兰县黑石川乡石青村一社(当地称之为寺上社,原地名为石青洞,后因建报恩寺而被民间为寺上)西侧的无量山山顶,东距寺上农舍60多米,南临丘陵地带,西连寺沟,北依荒滩荒坡。

报恩寺,顾名思义,即为报答他人恩情而专门为其修建的寺庙,使后人永不忘记,铭记在心,流芳百世。

寺院概况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城中部的勅修报恩寺,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是平武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遗迹的典型代表。报恩寺由明代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奉圣旨主持修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馀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所有建筑沿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布局设计,故有“深山宫殿”之称。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贵楠木建成,规模宏大,布局和谐,结构谨严,建筑精美绝伦,特色浓郁,为国内所仅有,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华严藏中的转轮经藏和泥塑蟠龙,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绘壁画,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

历史沿革

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完工于天顺四年(1460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历史。相传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图谋为王,暗地里仿北京宫殿修造王府,后被朝廷察觉,以“报答皇恩”而奏建改作庙宇,名报恩寺。报恩寺布局结构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称“深山故宫”。

寺庙构建

报恩寺相传始建于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距今约300多年。寺院修建时,在无量山下用石块打成石条台阶,镶嵌为踏步,沿山拾阶而上,约20多米,直达山门。山门座西向东,“报恩寺”匾额悬挂于寺门上端。大殿内塑老媪坐像一尊,高约3米,神态安详。寺北有一石木结构长20多米的天桥与大佛殿相连。 大佛殿座北向南,木质双层结构,高约10米,宽约2米。琉璃瓦铺顶,起脊卧阁。殿座下层用条砖铺成的通道直达大佛殿,上层是与报恩寺相连的通道。

大佛殿为砖木结构的通五间房,绿色琉璃瓦,青色细磨砖,高大雄伟,起脊卧阁,甚为壮观。殿内顶柱粗约1.5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10米。大殿中间释迦牟尼塑像座于莲花台上,高3米多,双眼微闭,似醒非醒,神态安详,造型精美。

座像后悬挂如来佛涅槃像,左陪弥勒佛和普贤菩萨,右陪观音菩萨和大世至菩萨巨幅画像,各占一间,画像高约2.5.米,宽约1.5米。东、西两边墙上有莲花身班禅、九头护法像。大佛殿左前方有一个四角亭,悬挂铁钟一口,高约2.8米,口径1.7米,吊状呈八角,口周5.3米,重约3000斤,造型别致,发音洪亮,馀音十里可闻。此钟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民间相传若遇乌云密布,有冰雹袭来时,只要有人围绕此钟敲击十多分钟,即刻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可防冰雹袭击。大佛殿两旁建有陪殿数间,通道两旁有厢房20多间,厢房内供有各种佛像。泥塑佛像,栩栩如生,菩萨画像,神采奕奕。寺内还藏有经书、古籍、史书、药典等。山门左侧有龙王庙一座,高约7米,内塑龙王站像一尊,高约3米。

报恩寺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绿瓦红墙,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布局严谨,结构合理,雄伟壮观,艳丽多彩,颇有佛教圣地的特色。建寺几百年来,香火曾经鼎盛一时,名扬百里之外。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宗教文化,让人叹为观止,充分反映了当地民间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建寺者的非凡智慧。 寺沟内各小岔现有喇嘛坟多座,均建有喇嘛教式塔。教式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下筑石方基,上着圆青砖,雕刻精美,手法细腻,做工独特,庄严俊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塔的高低,根据喇嘛生前的功绩而定,但结构却大同小异。

报恩寺屡建屡毁。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时重修。1958年拆毁,木料用于修建和平公社,经卷等由当地佛教信徒藏于寺沟内山洞,“文化大革命”中因“破四旧”被付之一炬。

报恩寺崇信藏传佛教,繁荣时僧侣曾达800多人。寺内所藏文物、典籍甚多,后历经朝代更迭,兵荒马乱,人为毁坏,散失殆尽。

寺庙布局

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它坐西向东,由东而西次递升高,寺前广场上有“华表”两座,寺内有“金水桥”三座,基本布局完全同于故宫前庭,山门外一对八字墙,形制也极似故宫的排场。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以它为中心分为前中后三十院落。 第一进院落起于山门,止于天王殿,中有三桥相连,北侧置钟楼一座,门前由八字墙、台阶、狻猊、经幛、广场组成,显得气势宏阔,庄严肃穆。天王殿后为第二进院落,由正殿大雄宝殿、配殿华严殿、大悲殿、天王殿四座殿堂组成,大雄宝殿后为第三院落,由万佛阁、南北碑亭和34间廊庑组成。各殿石阶大都采用须弥座,并雕刻以各种花纹图案。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浑然一体,构成一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的宫殿与寺庙特征兼备的古建筑群。

报恩寺的建筑博采众长,在建筑风格上处处体现了宋元向明清形制的过渡、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屋顶形式多样:单檐悬山式、歇山式、重檐歇山式、攒尖顶、卷宗棚顶等。斗拱样式古朴,全寺现有斗拱二十馀种,被古建筑专家誉为“斗拱的摇篮”。而所有柱、额、梁、枋、橼、檩等木构件,皆用珍贵的楠木,从古至今,有虫不蛀、鸟不栖、不结蛛网之奇,被中外古建筑专家称为“明初罕见之遗物”,“独具匠心之杰作”。

报恩寺更是一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宝库,它融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炉,为中国罕见。报恩寺内除佛像欣赏外,还有的三百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画最为精彩动人。画面上有身材高大、情态肃穆的帝王君主;有手捧贡品、端庄秀丽的天神玉女;有体形骠悍、面目狰狞的天王力士;还有两手合十、神情谦恭的寺庙僧侣。各种人物画像高达3米,高低错落,左右顾盼,周围衬以流云仙气,并与阁内供奉的金身佛像有如众星拱月,前后呼应,动静相衬,生动地构成了一幅庄严的“护法图”。 这批壁画,构图生动,笔法精炼,线条流畅,色泽艳丽,穷工极态,真是出神入化,它是报恩寺中的珍贵遗存,也是中国明代壁画遗产中的精品。据考证,阁内全部壁画均为明代所绘制,采用沥金贴金和金线描的手法和矿物质颜料,因而至今线条清晰,色泽艳丽,金碧辉煌,完好如初。万佛阁集建筑、雕刻、泥塑、壁画四种艺术的精华于一处,真是一座“艺术之宫”。多种龙的造形又是报恩寺一大特点。

寺内的柱、额、梁、枋、天花藻井、瓦当滴水、脊饰吻兽、匾额香炉,以及碑首、碑座、钟钮供桌上比比皆是,或刻或绘、或铸或塑,无处不突出龙的形象。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条龙,加上“当今皇帝万万岁”的龙位,共计有一万条龙,真可谓是龙的世界。报恩寺历560馀年风雨,如今古风犹存,于川北林海中熠熠生光,实乃华夏建筑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必将成为地球上虔诚的艺术朝圣者膜拜的殿堂。 清一色楠木结构、一派宫殿设计,融建筑、雕塑、绘画艺术为一炉、集儒释文化与民间传说之大成,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传承

报恩寺住持法师

德辉法师:第一代主持,本邑人,自太成法师由镇江金山寺派来后,接受住持职责,自己返回上兴埠寺庙中,不知何时圆寂。

太成法师:第二代主持,原籍江苏如皋。他是镇江金山寺住持太沧法师之胞弟。他精于医术,能行医、开处方、针灸等,样样精通。他研究过卦象,熟悉易经,能看地理风水,曾被无锡大资本家荣德生聘去占卜,被荣氏家族称为“活神仙”。自文质法师来寺后,便将住持交付于他后,调往常州清凉寺任原职。

文质法师:第三代主持,本邑南渡人,为人忠厚老实,住持职责。若干年后,他将住持传与实恒法师。离寺后,回南渡一寺庙中,不悉何时圆寂。

实恒法师:第四代主持,原籍江苏如皋。因儿时体弱多病,成长后,父母将其送往佛寺为僧,以求免灾免难、多福多寿。原在句容隆昌寺出家,后调来报恩寺接住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圆寂,享年67岁。

智清法师:第五代主持,原籍江苏东台,1923年生。原也为句容宝华山隆昌寺知客师。土地改革后,在地随实恒法师养猪、种菜、种田,历经磨难。他始终皈依佛祖,从未脱离佛门。参加农业劳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后,溧阳市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报恩寺前任住持实恒法师已圆寂,由他继任住持。而今他发展吸收了数十名徒弟。他曾任溧阳市佛教协会会长,天目湖区及溧城镇黄家村两处报恩寺悉赖其艰苦化缘经营,已具相当规模,功劳卓着。2003年11月份圆寂。住持传与能仁法师。

报恩寺文物:报恩寺迄今为止,曾留下两件文物,一为(俗称石乌龟),一为石井栏。

石乌龟:用作碑座之物。因上面已无碑石,故不知何年何月遗留文物,现移置于天目湖区报恩寺内,今载<重修报恩寺记> 。这件石制品也是古代所遗文物,可供信士及游人参观。

石井栏:这件井栏石系我市古井栏之冠,有确切的年代记载。它最早置于今城西门外的唐代零陵寺(今溧阳宾馆处)。唐代时,零陵寺中有一井称澄观井,此乃澄观法师所掘,此井栏石后称“唐井栏”。宋代后,此井栏后又迁至溧城外黄家村报恩寺前。上世纪90年代初迁往北郊凤凰公园内,建亭安置。这是我市保存独一无二的、千年以上的唐代文物。

井栏石四周刻有记叙:“维(句首语气词)唐元和(公元811年),五月甲申,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常住(通驻)石井栏并石盆,并充供养。”后署“大匠储卿、郭通”刻石。清代嘉庆时,溧阳知县陈鸿寿(字曼生)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用)来造井栏。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不朽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偈虽不刻在井栏上,却说明一段因缘。此井栏至今已经历1190馀年,可谓溧阳古文物中的长寿者。1957年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诗人吟咏报恩寺:

题报恩寺权公方丈元•仇远

金渊(指溧阳)多宝地,此地殊幽深。

一锡(锡杖)得安稳,岂必栖山林。

临池照佛面,见竹空人心。

江枫千百年,时作海潮音。

注:仇远(公元1247年—公元1326年)字近仁,一字仁父,号山村民。浙江钱塘(杭州)人。元代大德中起为溧阳州教授。着有<金渊集> (金渊,即濑水,投金濑)、 <无弦琴谱> 。

过报恩寺清•吴嘉稷

城南一古寺,红叶落秋田。

佛殿大门锁,僧房小径穿。

鹊巢风坠木,马屎晚生烟。

畴昔论文地,荒凉断碣边。

注:吴嘉稷:本邑人,清代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恩贡,官泗城府同知。

寺庙文化

其一,<王子乔>(唐宋之间):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寅天。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吸日精长不归,遗洞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 其二,《王乔洞》(明•许国泰):

洞口碧桃花,春风升满树。

不见王子乔,空踏烟霞路。

其三,《王乔仙洞》(清•知县林宗哲):

叶悬丹成骨已仙,飞鸟过此是何年。

千寻紫气寒生地,半点灵光夜烛天。

白鹤几回窥鼎汞,红尘一任变桑田。

人间此是瀛洲景,秘诀何需问稚川。

现代年轻僧人释定果(舒城人)、释定泉(芜湖人)来此洞朝拜,感慨万千,发愿恢复重建此寺,各自辞去河南商丘开元寺和南京华山戒幢律寺的要职,经巢湖市政府批准,于1996年12月,在王乔洞原海会寺旁购山地30亩,开山重建。为报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师长恩,而更名为报恩寺,并按隋唐建筑风格总体规划并实施,一展当年海会寺的时代背景,衬映王乔洞石窟艺术文化底蕴。正在建设中的报恩寺将打造一处全木结构的一流殿宇,一流佛教文化圣地,一流道风,一流僧才,一流丛林道场。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