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碧霞元君

东岳泰山天仙玉女

中文名:碧霞元君 外文名: 别名: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 姓名:碧霞元君 所属教派:道教 相关著作:《岱览》 出生地:中国
碧霞元君介绍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尊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泰山圣母”“万山奶奶”等。其道场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民间传说,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女抱有婴儿者,此乃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碧霞元君神诞之日是四月十八日。神诞日前後,正是泰山地区春暖花开的时候,登顶上山为碧霞元君烧香奉祀、许愿还愿者,常常是山上山下,连成一片。北方地区多有供奉碧霞元君之庙观。[1]

身份概述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呼“泰山老母”。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为“真人”,女子则称“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灵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自宋真宗封泰山后,泰山神由兴而衰,随之泰山神女渐渐取而代之。到明清时,她竟然成了“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了。封禅大典一变而成为广泛性的民间活动;帝王朝拜的山成了善男信女的山。

据《岱览》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丞相李斯从封至泰山,在岱顶发现了个女石像,遂称“神州姥姥”,并进行了祭奠。到宋真宗东封时,因浚疏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损伤了的石雕少女神像,宋真宗今皇城使刘承珪更换为玉石像,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在池旁建石龛加以保护,王钦若烧香祭拜。其泉源便叫做“玉女池”了。又据清人张尔歧在《蒿庵闲话》中说:“原石像是一对侍立于泰山神仁圣帝像前的金童玉女,五代时神殿坍塌,金童殿、玉女石像便掉进了玉女池”。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石像就变成泰山的女神了,从此,有关碧霞元君的来历传说,就在古籍、道藏和泰山周围广为流传。

《博物志》载:“周文王时任命姜太公为灌坛县的县令,太公治理有方,感动了苍天,这一带出现了风调雨顺的局面。有一天,周文王夜里做了个梦,见一妇人拦道哭泣,文王问她为什么哭?她回答说:‘我是东海泰山神女,嫁给西海龙王当了媳妇,我想回东海走娘家,但因姜太公德重如山,挡了我的道,我不敢驾驭暴风疾雨而过’。第二天,周文王把太公召回,结果接连三天三夜风雨大作,泰山神女得以东归,周文王又提拔姜太公为大司马”。宋代李谔在《瑶池记》中言:“泰山女神是黄帝所造玉女。当年皇帝建岱岳观,曾派遣7个女神,头戴云冠,身着羽衣,到昆仑山上迎接西王母来坐岱岳观,泰山玉女就是七个女神中修道成仙的其中一个”。《玉女卷》又把她说成是东汉人石守道的女儿:“东汉明帝时,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之妻,于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生了个闺女叫玉叶,才貌双全,聪慧过人。3岁就懂得做人的伦理,7岁就知道道家的法规,常常对西王母顶礼膜拜。14岁时就到泰山后石坞黄花洞修炼,3年后功成道就,全身发散出元精之光。从此依居泰山,成为泰山玉女神。”明代万历间所铸岱顶碧霞祠铜钟上有《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经文则说玉女是西天斗母神精运元气的化身:“在泰山修炼年久,得道成仙,被天神敇封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恶救险,赏功罚罪;自受敇命之时,不得有怠。”

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

出生由来

碧霞元君,即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之由来,众说不一。

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嘉奖大臣们的开国之功,要姜子牙分封诸侯。他封尽了名山大川、风水宝地,惟独留下泰山分给自己。不料走漏了风声,武王的宠妃黄妃和护架大将黄飞虎相继找到姜子牙非要泰山不可,兄妹二人都是不可得罪的人,姜子牙就打消了自己留下的念头。但两兄妹争得面红耳赤,到底给谁呢?于是,姜太公赌气对他们说:谁先登上泰山,就是谁的。比赛日期一到黄飞虎便骑上他的玉麒麟,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使了神法,将自己的一只鞋子放在了泰山顶,才不慌不忙得向泰山赶来。赶到南天门黄飞虎已在等候了,见妹妹姗姗来迟便说:泰山归我了。黄妃一脸怒气:岂有此理,我已早到了,只是见你来迟放心不下,才回去迎你,有我的绣花鞋为证。兄妹争执一通,黄妃怕姜子牙来了不好对付,便主动妥协: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们共管泰山。姜子牙赶到后也只好将计就计。于是黄飞虎在山下做了泰山神,黄妃在山上做了碧霞元君。

文化内涵

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

碧霞元君在民众心目中更为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