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延康元年(200)十月二十八曰,东汉颍川郡(今河南许昌)祭坛高筑,一位黄袍加身、受禅称帝的君王正得意地俯视着坛下的臣民,接受他们的朝拜。这位倾祚汉室、开创新朝的中年人,就是曹魏帝国的第一代君主曹丕。
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传闻曹丕出生之时,天上的出现青色的云彩而且形状如车盖,终日环绕其上,望见祥云的人都以为曹丕将来非人臣之命。
他自幼天资聪颖,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年少成长的阶段,广学博览,在曹操严厉督导之下,少年时代就通读诗、论,长大一些就学习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
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派遣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赵温官职。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孙权军驻扎在曲蠡(今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尚书令荀彧去劳军,曾与曹丕有过对射箭技术的探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坟、祭祖。事毕,曹丕等乘马游观,经过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驻马书鞭,写下《临涡赋》。
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
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曹冲深得曹操的宠爱,但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在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如若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曹冲死后,有实质意义竞争储嗣候选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风流文采而展露头角,深受曹操喜爱。于是就发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间的立嗣之争。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会影响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拥护曹丕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植的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
拥护曹植的杨修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别灵通,对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画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渐占优势,有几次机会能当上太子。但因为曹植行为任性,平时不注意节制自己,而且还醉酒擅闯司马门,终为曹操所不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作为储君驻守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魏讽密谋攻邺,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众平定变乱,诛杀魏讽。曹丕作魏太子时期,积极组织文学团体并参与鼓励文学创作,使得同类唱合诗赋作品由此而兴,成为建安文学发展独有之气象。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宝座的重要性。他一开始就从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
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五月,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甲午,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正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
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十一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癸酉日),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开始了他七年的执政生涯。在执政期间,曹丕很想成就一番儒家仁政君主的作为。曹丕在政治抱负上,继承乃父曹操统一山河的志向。在治理国家理念方面,追求效法上古仁君、贤臣之世。他对内施政恩威并重,巩固权利的同时集权在手,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
他又与民生修养生息,政倾惠民并复兴儒学。意在教化民众,恢复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黄初三年(222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是后西域复通,置戊己校尉。三月,封皇长子曹叡为平原王,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四月,封曹植为鄄城王。九月,立贵嫔郭女王为皇后。
曹丕对外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山河的志向。他积极折冲疆场,曾两次兴师伐吴。黄初二年(221年),吴国孙权因前袭杀关羽收荆襄之地,害怕刘备报复首尾难顾,乃假意与魏曹丕遣使修好奉章,并遣于禁等还。”曹丕遂遣“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孙权由是称臣于魏。
同年刘备愤孙权之袭关羽、联曹魏,亲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是年,攻破吴军巫口和姊归两处。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今湖北省宜都市)。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认为刘备犯兵家大忌,必定速亡。
过了七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文书送到。随后孙权因解除了蜀汉的威胁,故在遣长子孙登入魏为质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十一月辛未,命镇西将军曹真率诸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封赏等,平定河西。过了十天,破胡告檄传到洛阳,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黄初四年(223年),重臣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黄初五年(224年)四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黄初六年(225年)二月,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
同年,并州刺史梁习大破鲜卑轲比能。十月,曹丕行幸广陵(属今江苏省扬州市)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当年大寒,水道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期间,经过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到曹植处所,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十二月,曹丕一行从谯经过梁,派遣使者用太牢礼祭祀东汉太尉乔玄(与曹操为忘年之交)。
在实现统一问题上,曹丕既有希望于能有王化之举达到夙愿的诚心,也有兴国强兵而灭贼寇的强硬之志。虽然,两次伐吴却由于时机不成熟而无功而返,但由于统一志向的驱使,使得曹丕在位后期施政更需要富国强兵,以至于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其执政功绩对于中国文学此一时期的发展风貌与繁荣,也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让后宫淑媛、昭仪已下的都各归其家。同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河南省偃师市)。
改革官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集中皇权
曹丕称帝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还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同时,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整肃官风
曹丕建立魏国之后全力整肃朝纲,于黄初二年(221年)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222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曹丕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预作《终制》。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
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黄初三年(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人之法。
黄初四年(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演奏起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曹丕的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消除割据
曹丕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汉末以来,青、徐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割据势力,他们虽归顺曹操,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对他们采取羁縻政策。曹操刚死,在洛阳的青、徐兵就发生骚动,曹丕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他们,控制了局面;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黄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因此后世推测,曹丕亲征的真实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不声不响地平定青、徐割据势力,充分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小心谨慎又不失坚决果断的素质。
史学家田余庆评价曹丕消除青徐割据势力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大破蜀汉
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
三征东吴
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经过多次斡旋,魏吴最终走向敌对,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曹丕在担任魏王时,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因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表现出彩,多次击败鲜卑。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
学者叶嘉莹在《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里,列举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和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的评价。《诗品》将曹丕排在中品,认为他的诗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偶语”,即两个普通人在讲话),反观曹植则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文心雕龙》(才略篇)说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与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谓“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处境,曹丕是兄弟争位的胜方,人们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可谓为曹丕文学成就“平反”的宣言。叶嘉莹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曹丕所作散文,据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和魏宏灿《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10第1版)比对参看所统,其中诏有七十五篇(包括残文)、书有三十七篇(包括残文)、令有二十六篇(包括残文)、论有六篇、策有四篇、序有四篇、表文有三篇、铭有三篇、连珠有三篇、策文二篇、议有一篇、教有一篇、诔有一篇、祝有一篇、制有一篇、其它类散文八篇,各体制的散文总数有一百七十六篇之多,可谓佳作甚多。
曹丕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诸体制全面、涉及面广、内容上有所拓展,作者将心绪与情愁,叙写于字里行间。同时能突破体制的束缚,泄情怀于笔端,散文中融入了作家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感悟,处处流露出语切情真、徘徊动情之语,常常能触动人心。故所以被裴松之誉为“美辞”之文,行情风格浓厚。
从题材和内容上来看这类书、论性类散文,涉及的题材丰富、所含事物面广。曹丕已经对传统题材进行了拓展的尝试,这是将书信体涉及的内容扩大的实证,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文人间互相赠答的风习,对了解当时文人们相互进行的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意义。
而且曹丕散文中有很强的文学批评意味,曹丕把对文学的看法积极的带入书信体中详加议论,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同样曹丕对于政治主张与理想的表达,也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散文作品内容之中。其中《又报吴主孙权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篇优秀的外交文书。此书作的措辞严厉,软硬兼施;政治要求与主张表达清晰、说理分明。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
曹丕的书、论性类散文,不仅涉及的题材丰富所含事物面广,而且在体现行情性方面也是情感充沛。曹丕的诗中所有的细腻与深情特点,同样用散文的形式行发出来。曹丕的书、论体散文,除具有情文并茂的特点之外。辞巧文妙也体现的很突出。
曹丕所创作的二十八篇赋作,其中有序者共有十六篇。从总体内容上来看以抒情和咏物为主,而体制方面一改汉大赋之鸿篇巨幅,成为短小精悍的行情小赋。其赋作内容以真情的笔触,触摸到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并将个体的喜怒哀乐带入行情小赋之中。
生活纪实:到建安时期,辞赋开始向短小化、行情化的潮流发展,其样式明显已经改变。铺排场面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实际,记录作者的亲身所见所闻所感。曹丕赋作品中有许多内容就是表达出了,时代的心声与个性化的追求及感受。曹丕的《校猎赋》是一篇很完整的赋作品,在其赋中曹丕运用笔墨不多,不过三百来字就将一次田猎盛况尽数描绘出来。
行写情怀:曹丕为情而造文,他的赋作品中充满了情志的行发,可谓是情贯赋篇。从行发情感的不同角度来看《寡妇赋》、《出妇赋》,更多地表达出作者对下层社会妇女哀悯同情的情怀。
曹丕善写妇女题材的作品,其诗歌有《寡妇诗》与之赋作品皆有机行一致的情感行发。作者将寡妇孤独生活的现实写照,同一年四季景物变化的感受结合起来,景随情至般地衬托出寡妇无限的惆怅与哀情来。曹丕细腻婉转笔触,始终触碰到寡妇满腹伤感而无法释怀的无奈叹息上,同情怜个之情跃然纸上。
体物感物:曹操带曹丕、曹植等人登铜雀台游玩,期间命曹丕兄弟作同题赋各一篇,所以其弟曹植亦有同题之赋作。曹丕的《登台赋》是一篇歌咏铜雀台华美壮丽的小赋,这篇赋写的笔触清新细腻,在描写景色时做到了“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文心雕龙·洽赋》)。
从赋作体现出的情感色彩来看,洋溢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喜悦之情。作者用色彩鲜亮语言欢快的节奏,将所见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描摹出来,并将此时的喜悦心情与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的景致融为一体,流露出曹丕内心向往平静安宁的生活愿望,以及年轻向上奋发有为的情感。
曹丕的诗歌笔法影响着其赋的风貌,诗体之赋为其赋作品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标志性意义。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太子时,文中要点有:
①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
②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
③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教训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
②《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③其《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分类 | 主要作品 |
著作 | 《典论》 |
诗歌 | 《秋胡行》《善哉行》《燕歌行二首》《永思篇》《陌上桑》《煌煌京洛行》《芙蓉池作》《猛虎行》《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丹霞蔽日行》《至广陵于马上作》《终制》《上留田行》《大墙上蒿行》《艳歌何尝行》《月重轮行》《黎阳作三首》《于谯作》《孟津诗》《于玄武陂作》《至广陵于马上作诗》《杂诗(二首)》《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清河作》《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寡妇诗》《令诗》《于明津作诗》《失题》《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夏日诗》《游猎诗》《歌辞》《遗句七则》《东阁诗》 |
散文 | 《与钟大理书》《九日与钟繇书》《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又报吴主孙权书》《答繁钦书》《与刘晔书》《与王朗书》《与朝歌令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群臣论蜀锦书》《与群臣论秔稻书》《与群臣论被服书》《借取廓落带嘲刘侦书》《汉文帝论》《论太宗》《汉武帝论》《交友论》 |
赋 | 《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离居赋》《戒盈赋》《悼夭赋》《寡妇赋》《出妇赋》《弹棋赋》《校猎赋》《登台赋》《登城赋》《感物赋》《感离赋》《临涡赋》《述征赋》《戒盈赋》《永思赋》《愁霖赋》《喜霁赋》《弹棋赋》《玛瑙勒赋》《车渠梳赋》《玉块赋》《柳赋》《槐赋》《莺赋》《迷迭香赋》《蔡伯喈女》《哀己赋》《残赋》 |
诏 | 《定正朔诏》《追崇孔子诏》《为汉帝置守冢诏》《息兵诏》《灾异免策三公诏》《拜日东郊诏》《春分拜日诏》《禁母后预政诏》《改封诸王为县王诏》《鹈鹕集灵芝池诏》《取士不限年诏》《轻刑诏》《平准诏》《禁复仇诏》《禁淫祀诏》《罢墓祭诏》《外国遣使奉献诏》《营寿陵诏》《群臣诏(四首)》《下颍川诏》《任城王彰增邑诏》《答临淄侯植诏》《答北海王衮诏》《待杨彪客礼诏》《赐华歆诏》《论孙权诏》 |
曹丕集校注
作者名称曹丕
曹丕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并对古作蒲桃。此于《与吴监书》、《诏群医》中有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曹丕在其诏书中也曾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由此可见,曹丕的确对葡萄钟爱有佳。
曹丕擅长弹棋,弹棋是当时的一种棋戏,两人对局,有黑白子各六枚,相互弹击。曹丕用手巾角拂棋,没有弹不中的。有人自荐说也擅长弹棋,曹丕让他一试。他头戴葛巾,低头甩巾角拂棋,技艺比曹丕更为高超。
曹丕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有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共同饮宴。曹丕一向听说邓展精研武术,擅于运用各种兵器,而且还能空手入白刃,因此,曹丕就和邓展谈论起剑术,谈着谈着,曹丕直率地说:“我过去对剑术曾经有过研究,而且也得到高明的传授,我觉得你刚才所说的某处是不对的。”
邓展听了曹丕的话,很不服气,要求和曹丕在实战中较量一下。此时,正是酒酣耳热之后,大家正在吃甘蔗,于是就以甘蔗为剑,下殿后对打起来,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都击中邓展的手臂,左右皆大笑起来。邓展不觉脸红,更不服气,要求再来一次。曹丕就故意说:“我的剑快而集中,很难击中对方的面部,因此只是打中了你的手臂。”
邓展说:“别说了,我们再来一次吧。”曹丕知道这次邓展一定会突然间向中路猛攻,就装假不经意地向邓展进击,邓展果然如曹丕所料,猛地冲杀过来,曹丕却迅速退步闪过。出手如风,从上方截击,一下打中邓展的额角,这一下使得一同喝酒的人都禁不住惊叫起来。
这一幕比剑结束后,曹丕和邓展二人还座继续畅饮,曹丕笑着对邓展说:“从前有一个名医叫杨庆的,他曾叫淳于意将自己的旧秘方全部抛弃,另外教授他的秘术,我看邓将军还是把旧技抛弃,接受新的重要的击剑方法吧。”话音刚落,满座都不禁欢笑起来。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于许昌修建陵云台,永始台等院落,其中永始台后为文德郭皇后居所,具体位置今已不可考。根据《许昌县志》记载:“永始台,魏文德皇后尝居之,今失其处。”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率大军东征吴国,郭皇后留居许昌永始台。
时值夏秋季节,天降大雨百余日,永始台的城楼多有坏损,大臣们奏请皇后另居安全地方。郭皇后说:“昔日楚昭王出游,姜氏留居渐台,江水突然暴涨,使者来迎姜氏而没有楚昭王的符信,姜氏坚决不去,最后被江水吞没。如今,皇帝在远方,我还没有遇到危险便移居别处,怎么可以呢?”于是,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与其交情非常深厚,亲临哭吊。在灵堂上,曹丕建议道:“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欢驴叫,我们就各学一声驴叫来送走他吧!”于是吊客纷纷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曹丕曾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非常惭愧。
注:此事件不见于正史《三国志》,此诗亦不见于《曹植集》,其真伪历来争论不休。亦有人认为确有兄弟阋墙之事,但现存的《七步诗》为后人伪托。
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谯县上空出现了黄龙,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说:“这是何吉兆?”单飏回答:“以后必有称王的人在这里诞生,不到五十年,还会有黄龙出现,天象经常和人事相应,这就是天人感应。”
内黄人殷登把这话默默记下来。四十五年后,殷登还健在。延康元年(220年)三月,黄龙又在谯县再现,殷登听到这个消息时说:“单飏的话,果然应验了。”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曾在一次宴请中向相士朱建平询问自己的寿命,朱建平说:“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四十岁时会有小灾难,希望您多加小心。”曹丕果然四十而终。
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 | 饰演者 |
1976 | 电视剧 | 《三国春秋》 | 潘志文 |
1983 | 电影 | 《华佗与曹操》 | 杨新洲 |
1985 | 电视剧 | 《诸葛亮》 | 唐品昌 |
1987 | 歌仔戏 | 《金缕歌》 | 许俪龄 |
1994 | 电视剧 | 《三国演义》 | 杨俊勇 |
1994 | 歌仔戏 | 《新洛神》 | 李如麟 |
1999 | 电视剧 | 《曹操》 | 果静林 |
2000 | 电视剧 | 《洛神》 | 陈豪 |
2002 | 电视剧 | 《曹操与蔡文姬》 | 谭涛 |
2010 | 电视剧 | 《三国》 | 于滨 |
2011 | 电影 | 《钟繇》 | 王志刚 |
2012 | 电影 | 《铜雀台》 | 邱心志 |
2013 | 电视剧 | 《新洛神》 | 张迪 |
2013 | 电视剧 | 《曹操》 | 郭展 |
2015 | 电视剧 | 《半为苍生半美人》 | 刘子赫 |
2017 | 电视剧 |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 李晨 |
2017 | 电视剧 |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 | 李晨 |
2018 | 电视剧 | 《三国机密》 | 檀健次 |
魏文帝首阳陵在首阳山,首阳陵构造极为简单,依山为体,不封不树,也不建陵寝园地,神道等,地表没有任何痕迹。陵中建筑豪不侈华,随葬品以瓦为主,以防后人掘盗。
父亲:曹操,字孟德,官至丞相、魏王、冀州牧,曹丕登基后追封为武皇帝。
母亲:卞氏,曹操之妻,曹丕登基后尊为太后,谥号武宣皇后。
此处节选曹丕排行较为靠前的兄弟:
曹昂(?—197),刘夫人长子,由曹操原配丁氏抚养长大,因张绣反叛而死于战乱之中。被曹丕追尊为丰悼公,后又追加尊为追悼王。
曹彰(?—223),卞皇后次子,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黄初四年(223年)封任城王。
曹植(192—232),卞皇后三子,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黄初六年(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卞皇后四子,早薨。
曹铄,刘夫人次子,早薨。侄魏明帝曹叡后追封其为殇王。有子曹潜及孙曹偃,曹偃死后绝子嗣。
曹冲(196—208),环夫人长子,为著名神童,13岁时便夭折而亡。
皇后
郭女王,文德皇后。
甄皇后,生明帝曹叡、东乡公主。明帝即位,追谥文昭皇后。
妃嫔
任氏,建安中废黜。
李贵人,生曹协。
阴贵人
柴贵人
潘淑媛,生曹蕤。
朱淑媛,生曹鉴。
仇昭仪,生曹霖。
徐姬,生曹礼。
苏姬,生曹邕。
张姬,生曹贡。
宋姬,生曹俨。
孙琐,或作王孙琐。
刘氏,汉献帝二女之一。
刘氏,汉献帝二女之一。
儿子
据《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丕封王的儿子有9位。次序不可考,下以生母品级高低为序。
魏明帝曹叡,母为甄皇后。初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即位。
赞哀王曹协,母为李贵人。早逝。死后追封为经公,谥号殇;后改封为赞王,谥号为哀。
北海悼王曹蕤,母为潘淑媛。魏明帝即位封为阳平县王。太和六年(232年)改封北海王。
东武阳怀王曹鉴,母为朱淑媛。黄初六年(225年),封为东武阳王,当年去世。
东海定王曹霖,母为仇昭仪。子东海王曹启、高贵乡公曹髦。
元城哀王曹礼,母为徐姬。黄初六年(225年)改封元城王;太和三年(229年)去世。
邯郸怀王曹邕,母为苏姬。黄初六年(225年)改封邯郸王;太和三年(229年)去世。
清河悼王曹贡,母为张姬。黄初三年(222年)封为清河王;黄初四年(223年)去世。
广平哀王曹俨,母为宋姬。黄初三年(222年)封为广平王,次年去世。
曹喈,早夭。
女儿
东乡公主,母甄皇后。
后裔
曹霸,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
三国
诸葛亮: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
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
桓阶: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
卞兰:研精典籍,留意篇章,览照幽微,才不世出,禀聪睿之绝性,体明达之殊风,慈孝发于自然,仁恕洽于无外。是以武夫怀恩,文士归德。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逸句烂然,沈思泉涌,华藻云浮,听之忘味,奉读无倦。
张悌: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
孟达: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
刘禅: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
两晋南北朝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阎缵:魏文帝惧于见废,夙夜自祗,竟能自全。
刘渊: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
李班:观周景王太子晋、魏太子丕、吴太子孙登,文章鉴识,超然卓绝,未尝不有惭色。何古贤之高朗,后人之莫逮也!
葛洪:自建安之后,魏之武文,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此则墨子之道,有可行矣。
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释道恒: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全管宁之操,折至尊之高怀,遂匹夫之微志。
沈约: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又选贤进士,不本乡闾,铨衡之寄,任归台阁。
萧统:不追子晋,而事似洛滨之游;多愧子桓,而兴同漳川之赏。漾舟玄圃,必集应、阮之俦;徐轮博望,亦招龙渊之侣。
隋唐五代
颜之推:自昔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负世议,非懿德之君也。
《陈思王庙碑》:魏高祖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彰魈茫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
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
李隆基: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凡百在会,咸可赋诗,五言纪其日端,七韵成其大数,岂独汉武之殿盛,朝士之连章,魏文之台壮,辞人之并作云尔。
张说:周文王之为太子也,崇礼不倦;魏文帝之在青宫也,好古无怠,博览史籍,激扬令闻,取高前代,垂名不朽。
王锴:文帝八岁能属文,博览古今,贯穿经史。及居帝位,益尚谦和。坐不废书,手不释卷。
宋元明清
范仲淹:魏文帝宠立郭妃,谮杀甄后,被发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
黄庭坚:盖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参差。南阳陇底卧龙日,北固樽前失箸时。霸主三分割天下,宗臣十倍胜曹丕。寒炉夜发尘书读,似覆输筹一局棋。
苏辙:臣伏观历代帝王,如汉武,魏文,唐徳、文、宣三宗皆工于诗骚杂文,与一时文士比长絜大。至于经纶当世,讲论利害,以文墨尽天下事,则皆不足以仰望先帝之万一。
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
耶律楚材:仲谋服孟徳,葛亮倍曹丕。唯晋成全统,平吴混八维。
郝经:丕特负赃胠箧之盗。操死丕直取,自以为可也,乃从容禅让,自以为舜、禹复出,其自欺也甚矣!且轻薄佻靡,未除贵骄公子之习,不矜细行,隳败礼律,刻薄骨肉,自戕本根,乱亡基兆,已在于是。孔明谓为土龙刍狗,宜哉!
张溥:魏王帝业无足称,惟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常辅政任,石室金策,可宝万世。彼亲见汉室炎隆,女主中人手扑灭之,麦秀黍离,伤心目。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所及。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马名存钟《品》,则彪当亦能诗。又任城武力绝人,仓舒智慧出众。阿瞒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
方孝孺:汉高祖、魏文帝皆中才之主,非有圣智之度,高祖犹能不杀子婴,文帝犹能奉山阳终其身。曾谓武王圣人而忍其君至此乎?吾决知其不然矣。
王世贞: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
谭嗣同:若夫汉武帝命所忠求相如遗书,魏文帝诏天下上孔融文章,渐昭风轨,犹无集名。自荀况诸集,编题后人,张融玉海,标目己意,乃始波颓雾靡,不可胜遏。
近现代
章太炎:今人皆谓汉代经学最盛,三国已衰,然魏文廓清谶纬之功,岂可少哉!文帝虽好为文,似词章家一流,所作《典论》,《隋志》归入儒家。纬书非儒家言,乃阴阴家言,故文帝诏书未引一语。岂可仅以词章家目之!
刘师培:魏文与汉不同者,盖有四焉,书檄之文,骋词以张势,一也。
毛泽东:曹丕也是他(曹操)儿子,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
郭沫若: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淫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
马植杰: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叶嘉莹:魏文帝在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
陈家兴:曹丕既是第一任魏君,同时也是守成者。对于东汉末年的流弊,曹丕都是亲历见证者,作为开国者和守成者的他,却没能汲取教训,深自约束。曹丕缺少的正是历史上不少开国者所具备的胸襟格局,不过一庸碌守成之主,由此便注定了曹魏政权的短命。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