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赵玉芬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文名:赵玉芬 出生地:湖北汉口 毕业院校: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学术代表作:《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为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籍贯:河南淇县
赵玉芬介绍
赵玉芬,1948年12月出生于湖北汉口,籍贯河南淇县,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1971年赵玉芬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并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专业研究生;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和纽约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79年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调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担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担任生命有机磷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2006年担任厦门大学药学系主任;2017年12月担任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玉芬主要从事生命有机化学、有机磷化学、生命起源、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8年12月,赵玉芬出生于湖北汉口,籍贯河南淇县。

1949年,赵玉芬不到周岁时就随父母到了台湾彰化。高中就读于台湾彰化女子中学,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化学专业。

1971年,赵玉芬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并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化学专业研究生,由于入学成绩优异,她取得了直接攻读博士的资格,导师F.诺米尔兹(Fausto Ramirez)教授。

1975年,赵玉芬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该校和纽约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78年,赵玉芬从美国一位亲戚得知了淇县老家的地址,多方联系,终于收到了回音。同年夏天,从美国去河南淇县探望外祖父母,台湾当局因此禁止她回到台湾。

工作经历

1979年,赵玉芬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1988年,赵玉芬调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担任教授。

1991年,43岁的赵玉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创建了生命有机磷化学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

1993年,赵玉芬担任清华大学有机磷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4年,赵玉芬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1995年,赵玉芬当选为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赵玉芬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2006年6月,赵玉芬担任厦门大学药学系主任(至2011年)。

2007年,赵玉芬领衔发起反对厦门PX项目事件,并获得厦门市政府支持,最终项目下马,迁移到漳州古雷半岛。

2017年12月,全职进入宁波大学工作,并担任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玉芬发现了磷酰化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形成LB-膜及脂质体,提出了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进化的最小系统;发现了酰胺-核苷酸可以调控氨基酸成肽量,提出酰胺-核苷酸是生命出现之前的遗传密码调控肽合成的早期形式;发现真核生物体内存在大量的N-磷酸化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到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发现了丝组二肽可以切割DNA、RNA和蛋白质,切割机理与生物化学中磷酸二酯键的水解类似;发明了合成丙谷二肽的新方法,并获专利授权,已实现产业化,获得原料药及制剂的新药证书;发明了合成抗癌药三尖杉酯碱母核的新方法;利用质谱技术研究了一系列磷酰化氨基酸、磷酰化小肽的裂解及重排规律,进行了蛋白质的序列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小分子之间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学术论著

根据2019年8月清华大学官网显示,赵玉芬已在J. Am. Chem. Soc., J.Org. Chem., Chem. Commun.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8部。

学术交流

1996年以来,赵玉芬多次回到台湾,凭借师生和学术的联系,促成了厦门大学与台湾东海大学、成功大学结为姐妹学校;并成功地举办了4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研讨会”。

承担项目

截至2011年5月,赵玉芬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教委优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00篇。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19年8月清华大学官网显示,赵玉芬先后获得8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美国、德国、日本专利各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赵玉芬坚持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开“院士论坛”等各类讲座。

科技建议

赵玉芬建议:建设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促进两岸学术与科技交流,建设目标:(1)有效整合福建省及厦门岛周边最强大与优先的研究力量,通过产、学、研合作,将化学生物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强化中国在化学生物科技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2)将厦门建设成一个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厦门独特地理位置的优势,积极吸纳中国国内外优秀的经贸与科技人才,有效推动与南洋和港、澳、台(尤其是对台)的经贸与科技交流;(3)掌握全球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利用厦、台最近的地缘与经济文化往来频繁的优势,积极吸引台湾化学生物科技研发人才和资金来厦投资。

教育成果奖励

1999年,赵玉芬获得教育部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

荣誉表彰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

1993年

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中共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1995年

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国际科学院

1997年

一九九六年度“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

科技部

2004年

第二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协会

2015年

国际阿布佐夫奖(有机磷化学领域)

2017年

卢嘉锡化学奖

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

2019年

第七届南强杰出贡献奖

厦门大学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5年—2000年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7年—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8年6月—2012年6月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务委员

2014年—

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主任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化学会理事

国际生命起源学会会员

郑州大学教授

《科学》《中国科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杂志编委

人物评价

赵玉芬是中国生命科学界的权威之一,创建了“磷酰化氨基酸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共同起源”的新的理论体系,这一解释生命起源的新成果已经被世界生命化学界广为引用,推动了世界磷化学和生命化学的进步。(郑州大学评)

赵玉芬以大量的试验结果和严密的理论论证证明:氨基酸和磷的化合物――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种子,并提出“磷元素是生命活动调控的中心”。在生命起源领域提出了蛋白质和核酸共同起源、进化的新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

人物影响

赵玉芬创新创业探索基金

2017年12月,赵玉芬全职进入宁波大学工作时,为支持宁波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赵玉芬院士捐赠200万元在宁波大学设立“赵玉芬创新创业探索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与激励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赵玉芬的家里兄弟姐妹六个,童年时的赵玉芬为了省鞋子,常常光着脚跑二十多分钟去上学。学习之余还要帮忙洗衣、做饭、照看弟妹,从老三背到老四老五。赵玉芬十多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逝,家境更加贫寒。

人物轶事

1971年,23岁的赵玉芬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入学通知,还拿到了高额的奖学金。可是,飞往美国的300美金机票,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是个难题。赵玉芬最终把奖学金证书作为证明,以到美国后每月偿还航空公司30美元的方式拿到了机票。

1996年,赵玉芬功成名就再次回到台湾,已是离台25年以后,母亲已不在人世。1971年与母亲的惜别,竟成了天人永隔的最后诀别。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