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花斑癣

由糠批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

中医病名:花斑癣、汗斑 外文名:versicolorpityriasis 别名: 就诊科室:皮肤科 多发群体:青壮年男性 常见发病部位:胸部、背部、上臂、腋下 常见病因:营养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等可诱发本病 常见症状: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上有糠秕状的脱屑 传染性: 传播途径:
花斑癣介绍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糠批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青年人,特别是男青年,由于活动多而出汗多,如果不及时换洗衣服和揩干皮肤,则很容易发生花斑癣。花斑癣还多见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人,因这类人的表皮细胞更换周期延长,有利于真菌生长,若停用激素后花斑癣即好转。此外,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诱发本病。治疗花斑癣常用涂抹药如“尼奥斯普”等等。

基本资料

致病菌系一种嗜脂性酵母,称为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或正圆形糠秕孢子菌。此菌是正常皮肤的腐生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高潮,局部多脂多汗,卫生条件不佳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由腐生酵母菌转化为菌丝型方可致病。此菌仅侵犯角质层浅层而不引起真皮的炎症反应。祖国医学认为,此乃是风湿侵肤,与气血凝滞所成。紫白癜风乃一体二种,紫因血凝,白因气滞。本病之发生,乃是由体热、风邪和湿气侵入毛孔,与气血凝滞,毛窍闭塞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当劳动、日晒或多汗时可有瘙痒感。男性较为多,男女之比为7.45: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我国报道最小患者为1周岁,最大60岁。病程慢性,常冬天减轻,夏季热天加重。皮疹好发于有皮脂腺的部位,如躯干、颈部、上臂、腹部及面部,亦可累及臀部、腋窝及腹股沟。皮损为粟粒、黄豆及到蚕豆大圆形或类圆形斑疹,反光性强,表面覆以极薄的糠秕样鳞屑。多数患者的皮损弥漫、对称,斑疹与皮肤取平或起,境界清楚。

疾病特点

一、好发季节:夏秋炎热季节多发。

二、好发部位:躯干、腋下、面颈等汗腺丰富部位。

三、皮疹特点:黄豆大的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表面覆盖淡褐色细薄糠状鳞屑,陈旧损害为色素减退斑。

四、自觉症状:轻微。

五、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典型皮损为毛囊性斑丘疹或脓疱样损害,直径2~4mm。

症状表现

花斑癣因紫斑、白斑交替存在,故中医命名紫白殿风.鉴于夏季出汗皮疹斐然,又俗称汗斑.出现花斑癣症状是由寄生于表皮角层的花斑癣菌所引起的.该菌为嗜脂性,既往培养常常失败,而今国内屡有培养成功的报道.也有人提出,花斑癣菌从真菌分类角度考虑,该菌不应属于真菌范畴,那么由它引发的皮肤病也不应叫癣,故建议改称花斑糠疹。花斑癣惯发于颈和胸背部位.有时,上肢近端也被波及.典型的花斑癣症状会使皮肤出现斑疹,大小如黄豆,新疹是黄褐色或棕褐色,旧的病变呈灰白色.皮损表面附有微量糠状鳞屑,相邻皮诊可互为融合成较大的不规则病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出汗时稍有痒感。

治疗

1.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中药绿源霜外用治疗。或用溶液冲洗。花斑癣的外治法,用密陀僧散直接外扑,也可用醋调搽或用生姜切片蘸之外擦。用10%土槿皮酊、5%~10%冰醋酸溶液或食用白醋及其他低浓度的癣药水外搽。先搽以20%~40%硫代硫酸钠溶液,待干后再搽4%盐酸溶液。

治疗原则

1.外用抗真菌制剂。

2.必要时内服系统抗真菌药。

用药原则

1.皮损面积较局限者以外用疗法为主。

2.皮损广泛而顽固者可考虑内服系统抗真菌药。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